鸭子类型
定义
鸭子类型(英语:duck typing)在程序设计中是动态类型的一种风格。在这种风格中,一个对象有效的语义,不是由继承自特定的类或实现特定的接口,而是由"当前方法和属性的集合“决定。这个概念的名字来源于由詹姆斯·惠特科姆·莱利提出的鸭子测试(见下面的“历史”章节),“鸭子测试”可以这样表述:
“当看到一只鸟走起来像鸭子、游泳起来像鸭子、叫起来也像鸭子,那么这只鸟就可以被称为鸭子。”
- 在鸭子类型中,关注点在于对象的行为,能作什么;而不是关注对象所属的类型。例如,在不使用鸭子类型的语言中,我们可以编写一个函数,它接受一个类型为"鸭子"的对象,并调用它的"走"和"叫"方法。在使用鸭子类型的语言中,这样的一个函数可以接受一个任意类型的对象,并调用它的"走"和"叫"方法。如果这些需要被调用的方法不存在,那么将引发一个运行时错误。任何拥有这样的正确的"走"和"叫"方法的对象都可被函数接受的这种行为引出了以上表述,这种决定类型的方式因此得名。
- 鸭子类型通常得益于"不"测试方法和函数中参数的类型,而是依赖文档、清晰的代码和测试来确保正确使用。
- 在常规类型中,我们能否在一个特定场景中使用某个对象取决于这个对象的类型,而在鸭子类型中,则取决于这个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或者方法——即只要具备特定的属性或方法,能通过鸭子测试,就可以使用。
多态
为什么会在鸭子类型中去介绍多态这个东西,众所周知,面向对象编程的三大特点 继承
、封装
、多态
所谓多态:就是指一个类实例的相同方法在不同情形有不同表现形式。多态机制使具有不同内部结构的对象可以共享相同的外部接口。这意味着,虽然针对不同对象的具体操作不同,但通过一个公共的类,它们(那些操作)可以通过相同的方式予以调用。
|
|
首先要有一个接口(Promotion
),然后各个策略去实现这个接口。然而,Python 语言没有 interface 关键字,就是说,Python 里没有像 java、C# 一样的接口。
在上面策略模式代码示例中,使用了抽象基类(Abstract Base Class,ABC)来实现接口,这主要是为了写法上看起来和 java、C# 等语言更加的像,易于有这些语言基础的同学理解和对比。
抽象基类是在 Python 语言诞生 15 年后,Python 2.6 才引入的。这里我们不详细介绍抽象基类,因为即便现在也很少有代码使用抽象基类。对于多态,Python 有更好的实现方式——鸭子类型(duck typing)。
协议和鸭子类型
所谓 鸭子类型 就是:如果一只鸟走起来像鸭子、游泳起来像鸭子、叫起来也像鸭子,那么它就是鸭子。这个概念的名字来源于 James Whitcomb Riley 提出的鸭子测试。
初次看到这个描述的小伙伴一定一头雾水,为了理解鸭子类型,我们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名词——协议。
在面向对象编程中,协议是非正式的接口,是一组方法,只由文档和约定定义,因此,协议不能像正式接口那样施加强制性约束。而 Python 的哲学就是尽量支持基本协议。
翻译成人话,就是:Python 中没有接口,在需要使用接口的地方,就用协议代替。所谓协议,其实就是一组方法,和接口中定义的方法一个意思。只不过协议不是强制性的约定,如果你不遵守协议,那么也没关系,运行时报错就是了。这样就好理解鸭子类型了,“如果一只鸟走起来像鸭子、游泳起来像鸭子、叫起来也像鸭子” 这就表示已经遵守了协议,“那么它就是鸭子”,意味着你可以在其他用到“鸭子”的地方,用“这只鸟”替换。这不就是多态吗!用“鸭子类型”来实现策略模式也很简单,删掉抽象基类就可以了。(这就是为什么抽象基类很少使用的原因,因为删掉代码也一样正确啊。)
如果你学的是JAVA
或者C++
等静态语言,可能对鸭子类型的理解没那么深刻,因为静态语言中对象的特性取决于其父类。而动态语言则不一样,比如迭代器,任何实现了 __iter__
和 __next__
方法的对象都可称之为迭代器,但对象本身是什么类型不受限制,可以自定义为任何类。
鸭子类型依赖文档、清晰的代码和测试来确保正确使用 。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,缺点是需要通过文档才能知道参数类型,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,Python3.6 引入了类型信息,定义变量的时候可以指定类型
总结
- 鸭子类型是编程语言中动态类型语言中的一种设计风格,一个对象的特征不是由父类决定,而是通过对象的方法决定的。
- 我们并不关心对象是什么类型,到底是不是鸭子,只关心行为。
原文参考:https://juejin.cn/post/68449038254892646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