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计模式
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是针对软件开发中经常遇到的一些设计问题,总结出来的一套解决方案或者设计思路。大部分设计模式要解决的都是代码的可扩展性问题。设计模式相对于设计原则来说,没有那么抽象,而且大部分都不难理解,代码实现也并不复杂。这一块的学习难点是了解它们都能解决哪些问题,掌握典型的应用场景,并且懂得不过度应用。
经典的设计模式有 23 种。随着编程语言的演进,一些设计模式(比如 Singleton)也随之过时,甚至成了反模式,一些则被内置在编程语言中(比如 Iterator),另外还有一些新的模式诞生(比如 Monostate)。
创建型常用的有:
- 单例模式、工厂模式(工厂方法和抽象工厂)、建造者模式。
- 不常用的有:原型模式。
结构型常用的有:
- 代理模式、桥接模式、装饰者模式、适配器模式。
- 不常用的有:门面模式、组合模式、享元模式。
行为型常用的有:
- 观察者模式、模板模式、策略模式、职责链模式、迭代器模式、状态模式。
- 不常用的有:访问者模式、备忘录模式、命令模式、解释器模式、中介模式。
面向对象
- 面向对象编程因为其具有丰富的特性(
封装
、抽象
、继承
、多态
),可以实现很多复杂的设计思路,是很多设计原则、设计模式编码实现的基础。
面向对象编程和面向对象编程语言
- 面向对象编程是一种编程范式或编程风格。它以类或对象作为组织代码的基本单元,并将封装、抽象、继承、多态四个特性,作为代码设计和实现的基石 。
- 面向对象编程语言是支持类或对象的语法机制,并有现成的语法机制,能方便地实现面向对象编程四大特性(封装、抽象、继承、多态)的编程语言。
面向对象编程从字面上,按照最简单、最原始的方式来理解,就是将对象或类作为代码组织的基本单元,
面向对象分析和面向对象设计
统一建模语言(UML)
UML 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东西。它不仅仅包含我们常提到类图,还有用例图、顺序图、活动图、状态图、组件图等。在我看来,即便仅仅使用类图,学习成本也是很高的。就单说类之间的关系,UML 就定义了很多种,比如泛化、实现、关联、聚合、组合、依赖等。
设计原则
- SOLID 原则 -SRP 单一职责原则
- SOLID 原则 -OCP 开闭原则
- SOLID 原则 -LSP 里式替换原则
- SOLID 原则 -ISP 接口隔离原则
- SOLID 原则 -DIP 依赖倒置原则
- DRY 原则、KISS 原则、YAGNI 原则、LOD 法则
编程规范
- 编程规范主要解决的是代码的可读性问题。编码规范相对于设计原则、设计模式,更加具体、更加偏重代码细节。即便你可能对设计原则不熟悉、对设计模式不了解,但你最起码要掌握基本的编码规范,比如,如何给变量、类、函数命名,如何写代码注释,函数不宜过长、参数不能过多等等。
代码重构
- 重构的工具就是我们前面罗列的那些面向对象设计思想、设计原则、设计模式、编码规范。实际上,设计思想、设计原则、设计模式一个最重要的应用场景就是在重构的时候。我们前面讲过,虽然使用设计模式可以提高代码的可扩展性,但过度不恰当地使用,也会增加代码的复杂度,影响代码的可读性。在开发初期,除非特别必须,我们一定不要过度设计,应用复杂的设计模式。而是当代码出现问题的时候,我们再针对问题,应用原则和模式进行重构。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前期的过度设计。
重构把握的点
- 重构的目的(why)、对象(what)、时机(when)、方法(how);
- 保证重构不出错的技术手段:单元测试和代码的可测试性;
- 两种不同规模的重构:大重构(大规模高层次)和小重构(小规模低层次)
五者之间的联系
- 面向对象编程因为其具有丰富的特性(封装、抽象、继承、多态),可以实现很多复杂的设计思路,是很多设计原则、设计模式等编码实现的基础。
- 设计原则是指导我们代码设计的一些经验总结,对于某些场景下,是否应该应用某种设计模式,具有指导意义。比如,“开闭原则”是很多设计模式(策略、模板等)的指导原则。
- 设计模式是针对软件开发中经常遇到的一些设计问题,总结出来的一套解决方案或者设计思路。应用设计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代码的可扩展性。从抽象程度上来讲,设计原则比设计模式更抽象。设计模式更加具体、更加可执行。
- 编程规范主要解决的是代码的可读性问题。编码规范相对于设计原则、设计模式,更加具体、更加偏重代码细节、更加能落地。持续的小重构依赖的理论基础主要就是编程规范。
- 重构作为保持代码质量不下降的有效手段,利用的就是面向对象、设计原则、设计模式、编码规范这些理论。